网架结构是由多根杆件通过节点连接,形成空间网格状的高效承重结构,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建筑。其加工与安装需严格遵循工业化预制与现场精准拼装结合的流程,核心是保障构件精度与结构稳定性。
一、网架加工(工厂预制阶段)
1. 核心构件与材料
- 杆件:主要采用Q235B、Q355B低合金高强度钢管,管径通常为Φ48-Φ219mm,壁厚3-12mm,需根据受力计算确定规格;部分轻荷载场景可用不锈钢管(如场馆看台)。
- 节点:主流为螺栓球节点(适用于螺栓连接,便于安装调整)和焊接球节点(适用于焊接连接,节点强度高),材质多为45号钢或Q345钢,需经锻造、热处理确保强度。
2. 加工关键流程
1. 杆件加工:钢管切割(采用数控等离子或激光切割,精度±1mm)→ 端头坡口加工(匹配节点连接角度,角度误差≤0.5°)→ 除锈防腐(喷砂除锈达Sa2.5级,涂环氧富锌底漆+面漆)。
2. 节点加工:螺栓球需钻孔、攻丝(孔径误差±0.2mm);焊接球需打磨坡口,确保与杆件焊接贴合度。
3. 预拼装检验:工厂内按1:1或比例进行局部预拼装,检查杆件长度、节点位置偏差,确保现场拼装精度(整体偏差需≤L/1000,L为网架跨度)。
二、网架安装(现场施工阶段)
1. 主流安装方法(根据跨度、场地选择)
- 高空散装法:适用于中小跨度(≤40m)、场地狭窄场景。先在高空搭设脚手架,再将工厂预制的杆件、节点逐一拼装,优点是无需大型设备,缺点是工期较长。
- 分块吊装法:将网架分成若干独立小块(每块重量≤起重机额定荷载),工厂预拼装后运至现场,用起重机整体吊装至设计位置,拼接成整体,适用于40-80m跨度,平衡工期与设备需求。
- 整体提升法:适用于大跨度(≥80m)、下方有障碍物(如舞台、设备基础)的场景。在网架下方设置提升架,用液压千斤顶将网架整体提升至设计高度,再固定支座,优点是对下方空间干扰小,精度高。
2. 安装关键控制
1. 支座定位:支座是网架与基础的连接点,需用全站仪精准定位(坐标误差≤5mm),确保网架受力均匀传递至基础。
2. 杆件连接:螺栓球节点需拧紧螺栓(扭矩值符合设计要求,如10.9级螺栓扭矩≥400N·m);焊接节点需做无损检测(UT探伤,合格率≥98%),避免焊接缺陷。
3. 变形监测:安装过程中用全站仪实时监测网架挠度(最大挠度需≤L/250),发现偏差及时调整,防止结构变形超标。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
- 公共建筑:体育馆、会展中心、游泳馆的屋盖(如鸟巢附属场馆网架屋盖)。
- 工业建筑:大型厂房、物流仓库的屋面承重结构。
- 特殊场景:加油站顶棚、收费站雨棚、玻璃幕墙支撑骨架